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中華金門同鄉會新聞稿-讓金門成為經濟特區

中華金門同鄉會新聞稿
讓金門成為經濟特區
 2011/9/11   

九月十一號象徵馬英九總統競選連任旗開得勝, 一路領先的好日子, 各地旅台金門同鄉會,特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盛大的金馬鄉親馬吳後援會大會,與會人員超過千餘人, 現場氣勢極為高昂,與會人士發言相當踴躍,突顯金馬鄉親對馬吳競選的支持與熱情, 也顯示金馬鄉親對金馬改革的迫切需要.
其中中華金門同鄉會名譽理事長張邦育先生, 對金門經濟改革發表了系列重要觀點, 提出讓金門成為經濟特區的最終期盼, 這代表了眾多金門人過去長期在炮火下, 經濟受到影響, 醫療不方便, 尤其近期對岸經濟逢勃發展, 極其期待金門迎頭趕上,有所變革的殷切心聲.
張理事長提出讓金門長成為經濟特區的構想,起始於金門過去長期戰地管制的限制隨者兩岸的經貿政策開放, 我們必須運用金門特有的地理、 文化、 政治、 廣大海內外鄉親的優勢,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 共同來改變金門, 讓金門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經濟的特區.
   整體計劃如何具體運作,落實推動,張理事長建議先由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 聯合組成金門特區化推動委員會, 由指定人擔任主委,成員包括省縣相關部會成員, 立委, 議員,民間組織成員. 期間當然必須透過海基海協兩會協商.
張理事長的觀點也是同鄉會的建言, 短期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經濟的成長人口的增加, 而能落實金門的基礎設施, 包括醫療與教育, 長期目標希望能結合全球金門人的力量, 建設金門, 歸根金門, 讓金門不會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遺漏, 當然更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解決政治的問題, 讓金門如計劃中一步一腳印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張理事長訪談資料詳附件)

中華金門同鄉會
名譽理事長   張邦育
理事長   陳永東
副理事長   黃昭贊
   秘書長   張鳴仁

地址: 台灣新北市三峽區添福里59-3號
電話: +886-2-2673-0593





讓金門成為經濟特區訪談紀錄:

1問:理事長請問貴同鄉會怎麼會有提出讓金門長成為經濟特區的構想?
答: 金門過去是輝煌的國防堡壘, 但在長期的戰地政務下,金門的經濟受到很大的衝
擊.隨者兩岸的經貿政策開放, 對岸的經濟逢勃發展,我們不能被經濟的潮流中遺漏, 我們必須跳脫過去的思維, 利用地理, 文化, 政治, 廣大海內外鄉親的優勢, 找出自己應該走的路,而這條路就是讓金門成為經濟明星,  讓人民富起來!
但我們需要改變自己, 願意改變自己, 同時有能力改變自己, 而這能力就是有
組織,有策略,有計劃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 共同來改變金門, 讓金門成為世
界關注的焦點.
   
    金門特區化的實質意義:  

1.對岸海西特區發展迅速, 兩岸近期經貿協商, 金門被邊緣化的危機很迫切.  
2.金門需避開政治因素, 全力拼搏經濟,  需要以特區的獨特標誌自主性靈活運作.
3.因應大陸境外轉運與邊境貿易需求, 金門需要擴大港務與自由金融來銜接業務.
4.金門需要特區化拉高層級, 才能整體規劃與執行.


2問:請問目前已經有離島條例與2009年行政院提出的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 請問金門如何借助這些現有的辦法發展經濟特區?
答: 首先是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離島建設條例, 第二是思考如何超越離島建設條例框架. 其實第一項是政府要做的事, 第二項是民間組織要做的事.
離島建設條件解決了當下的問題, 包括徵收土地買回, 免稅商店設立, 賭場公投與整體配套, 醫療與學雜費補助等, 但這些無法突破金門的遠景, 而09年6月發布的行政院版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 重點在分析與方向規劃, 需要細則與解決更前瞻的問題, 我們在推動成為經濟特區的過程中, 會建議針對各項修改增補條例, 讓離島條例能更有效協助金門的發展.  
金門需要從根本解決, 包括兩岸的四大協商, 從2020年看金門應有的建設, 建大橋應有的定位與功能, 金門整體機能規劃, 人口規劃, 產業規劃, 基礎設施規劃, 這才是突破的作法, 因為沒有這些作法將只停留在能公投, 能設廠, 能蓋貿易休閒中心, 卻沒人敢投資的窘況.  

3問: 請問您能否說明您心目中金門的定位?
答: 一, 金門的戰略拉高到國際性的定位, 經過立法讓金門成為經濟特區,比照港澳的發展特性, 具有自主性, 開創性, 階段性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的六大中心:

    1. 貿易中心: 結合ECFA優勢針對廣大內銷市場與利用生產優勢外銷海外.   
 2. 大陸境外航運中心: 金門具有大陸出口轉運的優勢.    
 3. 境外金融中心: 結合MOU優勢在金門就近運營.  
 4. 研發中心: 結合規化中的綠色高新科技園區, 就近支援當地產業與大陸廠 
 5. 免稅購物休閒中心: 包括海洋公園, 博彩產業, 遊艇製造和活動中心等.
    6. 國家級醫療健診中心: 做為區域性重要醫療養生機構, 服務當地未來增長人口. 

, 結合華南産業特性,重心發展綠色高新光電産業.

, 保留特有的閩南文化, 戰地遺址, 生態保護區, 讓金門成為精緻旅遊區.

.鼓勵投資, 突顯客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 造就發展中的金門.
   
4問: 請問如何具體的推動?   

 答: 一, 特區化法規推動計劃: 
1.建議先由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 聯合組成金門特區化推動委員會, 由指定人擔
任主委,成員包括省縣相關部會成員, 立委, 議員,民間組織成員.

2.首先需透過海基海協兩會協商四要件:
 第一: 定位金廈雙方和平合作關係, 金廈設定成和平區.
 第二: 同意金門成為海西境外轉運海空港.
 第三: 承諾提供金門所需水電.
 第四: 承諾兩岸共同建設兩大橋. 

  3. 金廈和平區的意義:
    金門未來的發展關鍵在於金門防務與金廈和平政策是否能落實, 他具有三大原則:

    3.1互利的原則: 金廈在經濟的利益上是互利的, 金門能提供海西經濟區境外轉運
, 高科技配套產業, 醫療服務等.
                  廈門能提供金門勞工, 科技人才, 消費, 水電等.
    3.2投資的原則: 陸資投資台灣, 台資投資大陸已經成為既有的時代意義, 他是無
法抵擋的趨勢, 這因素也相對反映到金門.
    3.3和平的原則: 兩岸和平的進程已經相當的積極, 雙方經濟的合作與文化的交流
已相當的成熟此也是一個無法抵擋趨勢

   所以兩岸的問題不在動武的問題上, 而是在政策的實施上, 是否因為關係緊張而停頓, 這也是所有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所以建議金門成立經濟特區後, 透過海基海協兩會簽訂海西兩岸和平合作協議將層級拉到中央

   



, 全島機能配套規劃:

1. 大金門重心在服務產業, 包括貿易, 會議, 研發中心, 休閒, 免稅購物中心境外航運中心, 金融中心等.
2. 建議規劃綠色高新科技園區同時集中在小金門, 一方面可以吸納人才, 客流, 增加社區配套, 二方面保持金門的競爭力, 三方面透過金廈大橋直接發貨, 四方面產業集中方便配套.
3. 擴大大學城現有規劃, 負責全島人才培育, 海內外人才留任服務學術交流研討與論壇舉辦, 此部分亦延續離島建設條例, 充分利用學雜費補助.
4. 整體規劃分成商業區, 工業區, 休閒區, 文化區, 航運區, 保留金門獨特的閩南聚落建築, 戰地遺址, 生態區等

   三, 產業精緻化規劃:

      1. 金門整體產業需要精緻化, 不污染, 吸納高層消費群.
      2. 大金門主要集中在六大中心的服務產業.
       3. 小金門主要集中在綠色高新科技產業, 建議朝三屏平板, LED, 晶圓下游配套太陽能中下游, 3D動漫產業, 軟體發展產業生物技術等,
        這樣從業人員層次較高, 整體消費與生活水準提高, 人口不擁擠, 但開放引進大陸基層從業人員
      4. 此高新科技園區採保稅區電子帳冊作業, 對大陸採快速通關作業轉關採免稅監管作業, 內銷採一般貿易報關作業, 同時在此區另規劃配套區與物流區.  
      5. 此部分修改離島建設條例鼓勵科技產業, 給予廠房期間免租金與免稅的獎勵.  

   四, 人口流動化規劃:

     1. GDP目標, 2020年預估是3000億台幣, 當時人口預估是70其中規劃長
   人口只有30, 而流動人口是40, 流動人口多於長住人口是因為希望增加觀光效益人才匯流會議商展採購商增加, 客流增加消費才能增加.
    2 . 每日需處理700噸的垃圾, 但島的環境裏不適合掩埋建議採島外焚化作業, 獨立發電自給自足, 同時掩埋開闢海埔新生地.
    3. 此部分亦修改條例, 針對優秀人才的進駐獎勵, 子女教育補助等.  

   五, 基設島外化規劃:

    1. 2020年時金門有小金門的高科技工業化, 70萬的人口, 所以金門整體水電需求會增加很多, 供應也需要解決.
    2. 需求電2億度, 目前金門是1000萬度, 需增加20, 建議可參考港澳經驗採向大陸購電, 同時利用島的特色採風力與潮水發電這些基礎設施共同點是規劃在島外, 避免佔用面積, 同時避免聲音污染, 最重要的是採外購, 潮水, 風力發電多案併行.
     3. 預估每月需求100萬度水, 建議比照電力, 採從大陸購買但還是需要自行規劃
海水淡化工程, 以備萬一.  
     4. 規劃節能方案, 例如冬天的水暖兩用, 廢水回收再利用等.  
     5. 此部分先進行兩岸四項協商, 爭取對岸水電的供應.

   六, 觀光主題化規劃:

    1. 透過兩會協商明確開放大陸居民自由赴金門旅遊, 增額人數, 不限次數, 不限大
陸省籍, 不需辦大陸通行證, 直接用大陸身分證通關, 比照深圳香港作業
    2. 金門四大主題觀光, 包括:
       閩南戲曲文化節, 預計在春天舉辦, 結合春節元宵民間活動.    
       世界戰地博覽會, 預計在夏天舉辦, 結合遊艇帆船比賽活動
       鳥類生態博覽會, 預計在秋天舉辦, 結合全島野營拓展活動.
       世界白酒文化節, 預計在冬天舉辦, 結合陶瓷文化體驗活動.
       博覽會與文化節舉辦的策略是定位明確, 招商規模與創意效果
    3. 結合會議, 休閒購物配套設施, 文化教育, 四大觀光主題, 金門獨特料理海鮮, 金門特產組合成金門觀光套餐.  

   七, 鄉親文化認同推動:

    1. 為了拉近全球金門同鄉的認同, 乃至後代, 多次舉辦全球金門同鄉尋根之旅.
    2. 在中山林, 山后, 古寧頭擴建全球金門文化教育館, 整合全金門各聚落文化特色, 戰地特色, 延伸到閩南特色, 除了展示, 最重要的是教育.

   八, 民間投資獎勵:

   1. 開放財團投資, 除環評外, 鼓勵投資, 重心在軟性產業與科技業不鼓勵污染工廠,讓金門成為地道的自由產業區與高新科技區.  
   2. 政府鼓勵貿易與投資獎勵辦法, 除了五年免所得稅外, 提供資金貸款辦法.
   3. 計劃性釋出金門集體事業, 例如新世代的航運事業, 金酒事業, 結合全民投資, 全民利益, 全民富有, 同時結合全民民意, 做時代性的改革, 讓金門成為全體人民的金門.

5問: 金門投資興建可行性?
: 在海西兩岸和平合作的基礎上, 金門勢必開放投資與增額內地旅客消費, 在廈門9200億台幣與閩南3兆台幣的GDP鼓動下, 金門無法偏安一偶, 勢必跟著周邊的經濟快速發展也就是在政策的開放下客流帶動第一波的資金流,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物流與第二波的資金流,周邊設施帶動資訊流與第三波資金流, 尤其金門金廈大橋完工後勢必帶動大陸華東境外航運的需求.同時與對岸的建設差距太大, 投資的速度像瀑布無法抵檔, 只是在國防安全的考慮下, 觀光貿易, 研發, 金融是最優先的的發展.   
金門的發展已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 而是從天時地利的需求, 現在需要的是人和的凝聚與推動.

6問: 台商是否願意在金門設辦公室
: 金門處於亞太區的正中央位置, 輻射內地, 臺灣, 日本, 東南亞, 相當方便, 卻有臺灣教育與醫療優勢, 如基礎設施完善, 從工作與家庭面都有不錯的考慮, 具有長期設辦公室的可行性.

7問: 你認為資金計劃如何 ?
: 1. 總資金預估需要4000, 第一期2000, 第二期由營收稅收投資.
2. 建設條例政府十年分期預算500, 項目貸款500, 包括擴建機場, 深港計劃貿易中心大樓, 海洋公園, 擴建醫院, 擴建全球金門文化教育館等基礎設施, 此部分由中央與地方分攤, 與投資再投入.
3. 投資休閒中心, 包括大型飯店, 辦公大樓, 海灘休閒中心, 遊艇中心, 博奕中心, 免稅購物中心等周邊產業.

8問: 小金門綠色高新科技園區投資優勢是什麼?
: 1.採保稅區作業, 利用金廈與金嶝大橋快送通關直接海關監管交運大陸上游廠商, 此部分與工廠設在大陸沿海保稅區意義一致.
2.臺灣與大陸高層人才, 臺灣從業人員與子女享受臺灣健保醫療, 大陸從業人享受當地醫療與企業醫療保險, 此部分確保從業人員水準與經營成本
3.享受政府稅則減免與土地長期租賃獎勵, 為了活化園區動能, 園區土地採長期保障
租賃不賣斷, 企業得以長期低租金使用, 但一旦企業
不再使用廠房則土地歸還政府, 此避免土地成本過高, 影響園區發展.
4.週邊產業配套區與物流區, 方便作業.

9問: 金廈與金嶝兩大橋建設的定位與需求是什麼?
: 兩大橋戰略不是只有單純的觀光與小額貿易, 還有
境外航運海空港務,
科技園區快速交運,
國際貿易會議中心,
國際大型研發中心,
華東南重要醫療網,
服務產業快捷通關,
水電引進架接功能.
應從2020GDP看現在.

10問: 最後你能否說明一下讓金門成為經濟特區短中長期會有哪些好處?
: 1. 促進金門經濟繁榮與完善醫療設施.
2. 保持金門原有生態風貌與文化風貌.
3. 政府的時代性經濟發展成效.
4. 海外同鄉對大陸的商貿的方便與信賴性.
5. 投資者的創業.
6. 台商的工作與家庭兩兼顧.

以上是本同鄉會的建言, 短期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經濟的成長人口的增加, 而能落實金門的基礎設施, 包括醫療與教育, 長期目標希望能結合全球金門人的力量, 建設金門, 歸根金門, 讓金門不會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遺漏, 當然更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解決政治的問題, 讓金門如計劃中一步一腳印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